騎了3年的公路車,這陣子才突然想到要去了解它的fitting的數據.一直以來都隨著原有的零件做搭配,跟自己的喜好做調整,的確是該再深入了解的時候了(好像太晚了些~)....^^'
會想再做檢視其實是事出有因的:長久以來我一直覺得我的坐墊後移量是太大的,原因出在那隻座桿上往後延伸量大(seatpost setback可能有:30mm)但因為很喜歡這隻座桿所以捨不得 也不想換掉它,所以都以它為中心去做搭配的.以至於當初在裝坐墊時為了配合座管造型,既不能退到後面也不能推得太前面,所以往前喬到視覺上還可以接受的程度,鎖緊後(在座弓的略後方)就沒再去動它了.這就是我一直認為座墊的後移量大的原因,但也沒因此感到腿不舒服就是了,踩踏也算順暢.
(就是這支漂亮的look坐桿讓我捨不得換掉它~看的出來坐墊表面已經坐到有點小凹了.....^^')
直到打算換掉目前的Specialized TOUPE坐墊時才想到:如果可以換個造型看起來更搭配座管或坐點比較前面一點的坐墊,或多或少也可以改善目前的情況,又或者反正座管都用這麼久換一隻setback小一點的也行(最後考量)....
例如以Prologo的choice坐墊來做平行模擬:座弓的鎖點可以在往後面一些,也就是說坐墊可以再往前推.而以座墊表面的最寬處看來:此款的坐點似乎也較前面...
(考慮的款式之一)
總之先做一番測量:
自己測出來的數據有:
車架上管(水平):530mm
龍頭:90mm 角度:6
座墊高(坐墊表面到BB中心):720mm左右
把手寬度:400mm(c-c) reach:85mm Drop:140mm
坐墊鼻頭-龍頭:443mm
坐墊鼻頭-把手:530mm
曲柄長度:170mm
Seatpost Setback:30mm
坐墊Setback>70mm
車架立管 頭管角度不詳.
頭管+上下頭碗長度:130mm (目前墊10mm墊圈x1)
以上讓我耿耿於懷的其實是龍頭長度:9cm看起來實在是太短了!!之前本來想換10cm的,卻陰錯陽差地將9cm的龍頭用到現在.乾脆一起做檢討.
而根據本人這幾天的明查暗訪,跟我身高相仿的(174cm),不是用10cm的就是11cm,Pro還會用到12cm(含以上)<----由此得到"9cm龍頭的確是太短"的結論!!
註:我弟車架上管52,原本用10cm,fitting建議用11cm.AB上管54,搭配10cm龍頭.
不過我最想確認的是坐墊setback是否正確??看了老弟前一陣子做的Fitting數據:setback的建議量是45mm.又請教對Fitting很重視的AB,知道他的setback是51mm.那我73mm會不會大太多啦??!!! ~"~
8/27 擔心自己是否量錯setback以及為了確認下半身的設定正確與否,麻煩了有BG Fitting經驗的AB幫忙測量,尺一量的結果卻與上述列表差不多!!也就是我的setback真的超過70mm!!接下來就趕快來看看所謂最重要的"曲柄水平"時膝蓋與踏板軸心的位置,AB拿出專業的鉛錘線一放,結果鉛錘線還落於軸心前方一些些.也就是說我下半身的設定基本上是沒問題的!!雖然有發現坐墊略高一些些(AB測量結果是725mm.用腳跟踩踏經下死點會稍微踩空),不過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,而當初我是以踩踏時骨盆不晃動的原則往上調整的....
p.s基於:座管越調越高,把手越調越低"的視覺原則(坐墊-手把落差大約10cm左右,看起來PRO嘛...^^')的結果.
接下來還測了坐墊的水平:接近水平但略前傾.o.k.
這樣看來只要先解決短龍頭這件事,一切就可以趨向美好!!跟AB借了11cm 角度6度的龍頭測試.在騎回家的路上就可以明顯感覺前輪(把手)變的穩定了,抽車時也不會太敏感的搖晃,而抽車同時也感到腿部間變大了!!...其他如:騎姿方面得等天枰颱風過後再試試看囉!!
本來還有想到要:"改變把手上下的角度" 跟 "調整變把位置" 來縮短增加龍頭長度後變把的前伸量,但把手角度調來調去還是原來的比較好看一些,所以第一項改變作罷.
心得:由於我的offset(73mm)算大,而且原本的騎姿已經算趴了,所以經過計算(?)後是考慮換10cm 角度8度以上龍頭(視覺考量),不過還是先用目前裝在車上的3T 11cm龍頭看看騎姿上有無不適之處.
後記:考量到如果換10cm的龍頭,又調高變把,一來一往事實上整體長度是沒變的.秉持著讓歐巴馬選上總統的口號:Change.我決定龍頭長度為11cm的(因為有可能還會動到坐墊setback部分).為了美觀,角度則選擇8度或10度的(因為水平上管搭配6度龍頭挺突兀的)!準備向更低且前伸的把手邁進!!
8/30 雖然換了比原本長2cm的龍頭,但因為調高變把的角度,實際上只往前延伸1cm左右.而且雙手放在變把上的低風阻騎姿不會像以前9cm時會擠壓到,抽車時腿部的伸展空間也變大,感覺輕鬆多了!所以更換的巃頭長度確定為11cm了!!
9/2 今天試了小爬坡除了抽車變順了,意外的發現下坡也變得穩定多了!!而且也比較好施力!不過騎乘前半段手掌發麻+後腰痠痛,但是後半段就好多了. ^^'
9/3 裝上了新買的ITM VISIA 11cm 10度龍頭,調整好後出門夜騎,一切o.k. ^^
突然讓我有再把龍頭降低的想法(會不會玩太大了??...^^')...這時候又想到那天跟小豪聊到fitting時 他說:龍頭降到最低就是帥!!
此時坐墊前端到把手中間距離已達555mm.
9/4 再將龍頭降低5mm,坐墊前端到把手的距離已經來到560mm.整車的設定數據好像都比書上建議值整整大了一號...XD
第一階段的調整先到這邊告一段落,接下來這段時間是適應期囉,看看把手fitting設定改變後有啥變化.....^^
後記:9/5 趁著夜騎量了其他人的座艙長度(坐墊鼻頭-把手中心)
小聰聰:49cm 阿本:49cm 尚偉:45cm 韋翰:57.5cm 我:56cm
我好無法想像他們三個居然都不超過50cm....~"~
觀察:
就這一陣子的觀察,Fitting其實應該是根據騎乘風格去做設定的:
1.休閒族的騎姿變化較少,座艙不需要太大,也可以坐的比較挺,一切以舒適為主!!
2.競賽型的騎姿變化多,加速攻擊 追擊或抽車所需要的座艙空間要大,好配合各種戰鬥騎姿的變化需求!!
ITT低風阻騎姿
握下把
握變把
下把抽車
以上是2012年環西大賽Contador單飛逆轉勝的一站!從截圖中可以看的出來從他積極進攻開始,屁股就都坐在座墊的前半部(前端)了.....
附上 Contador 的 Fitting:
Rider's height: 1.76m (5' 10")
Rider's weight: 62kg (136lb)
Saddle height, from BB (c-t): 744mm
Seat tube length, c-t: 492mm
Seat tube length, c-c: 475mm
Tip of saddle nose to C of bars (next to stem): 588mm
Handlebar drop: 95mm
Head tube length: 140mm
Top tube length: 560mm (horizontal)
Total bicycle weight: 6.80kg (14.99lb)
兩種設定方向不同!沒有對錯(但總不能弄到令身體感到痛苦吧),各取所需囉.......^^
9/23 因上星期兔子意外摔車事件後,最讓我難過的是新買的ITM龍頭脫膠了,外面那層膜破掉了,撕掉後整隻龍頭變的黑嚕嚕的,跟Prototype沒兩樣,看得我都快哭了...那隻是我看過最漂亮的龍頭了!!R.I.P.
最後我還是把龍頭再上升5mm回到原來的高度.的確是比較舒適一些. ^^'
為了視覺美觀:將座墊後移3mm.座艙空間=558mm(還比Contador 短三公分呢)
也把110mm 的ITM龍頭的再換掉,這次試了一樣是角度10度的 PRO PLT 3D.不過長度改為100mm.
結果這樣做始座艙長度一下子短了13mm.座艙空間=545mm
坐墊高度降低2mm. BB-座墊高=718mm
這陣子測試的感想是:不要怕太趴!我覺得趴一點反而比較好施力,是一個很有戰鬥力的設定.而且坐艙空間一定要夠,至少也要能夠抽車時坐墊頭晃動時不要頂到屁股,衝刺時大腿前面的空間要夠!
2013/1
這陣子那隻漂亮的look座管一直有鎖不住而下滑的問題,我想是時候換掉它了!(天意呀~) 還好狀況發生之初我就開始做準備了,手頭有兩隻座管可供選擇:
不知名碳纖座管 Setback=25mm
ZIPP sl speed Setback=20mm
不知名座管是為了紀念原look座管的外觀形狀找來的,先頂著上!!由於setback變小了,所以自然可以再將坐墊水平移回原來的位置,坐墊鼻端-把手中心位置又回到了542mm附近.
先來談談之前將坐墊水平距離後移帶來的影響:這段時間我覺得右腿膝蓋後方內側的筋似乎拉伸過大,有發炎的情形!!(之前沒這種狀況發生)猜測是坐墊後移量(or BB-坐墊鼻頭距離過大)過於緊繃了!!不過也查了紀錄發現坐墊後移是10/30,一直到右腿緊繃是12月下旬的事,這期間的有氧團還都挺激烈的,並未有甚麼問題,不知道是不是跟座管滑動有關.
而這陣子坐墊前後移以及龍頭長短更換的感想是:其實只要騎姿正確且固定了,屁屁自然會去找到該坐點.你所要做的就是讓坐墊的甜蜜點與該坐點match.這樣就是好的結合了.例如說:當我坐墊往前移5mm時,屁股然坐在座墊較後方.而往後移時,自然坐在較前方,就像腿會自己去找最佳的出力角度!!....Life will find the way.
以調整坐墊前後改變座艙空間來說:
540mm:太輕鬆了,整個屁股很安定的坐在座墊上,騎起來很舒服!!但進入備戰姿勢時卻略顯迫窘.
545mm:好出力!!但坐點位置在座墊較前方(窄),坐起來沒有540mm時來的舒服安定.
最後選擇的坐墊是:Specialized phenom+ZIPP坐管.
目前應該就是這樣子囉!!........^^